close

電影

《急》歐洲電影發展史。

歐洲電影的發展史。


回顧歐洲電影史

得到這些結論:1、首先將聲音、色彩運用於電影2、率先使用了寬銀幕3、每一次興起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

(所眾周知

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爾的那部24分鐘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長出頭髮等的怪異鏡頭

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先河)4、新浪潮電影的根據地。

這些技術和風格上的電影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最初面貌

而使之成為一門藝術

時至今日

歐洲的電影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對第七藝術--電影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前碟市上很難見到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級人物的作品

不過每當談起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英格瑪.伯格曼、阿倫.雷乃、費德里科.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弗郎索瓦.特呂弗、賴納.沃納.法斯賓德

許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飛色舞。

新浪潮

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國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由克羅德夏布羅爾、弗郎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爾達和埃立克羅邁爾這幾位《電影手冊》雜誌的編輯掀起的這場電影新浪潮

從1958年到1962雖說持續時間不算長

但對整個世界電影卻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期間的代表作品是:特呂弗的《胡作非為》(即《四百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等。

隨即響應這股洶湧浪潮的歐洲導演多達100多號子

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崙雷乃(《廣島之戀》)阿涅斯瓦爾達以及德國電影奇才法斯賓德(《水手奎萊爾》)

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馬勒(《再見孩子》、《愛情重傷》)等以及一些魚龍混雜之人。

作為一場運動

新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消失了

不過它的影響卻改變了以後的兩代電影人

如今這股當年被視為無政府主義的風潮再次席捲了法國乃至歐洲電影圈

新生代的電影家們向七八十年代迴避現實與回歸“優質電影”的傾向提出的挑戰。

與盧克貝松(反映退縮到大海深處孤獨生活的《碧海情》)、讓雅克阿諾(幽閉禁錮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卡拉克斯(無人的石橋下那永遠不靠岸的漂泊愛情故事《新橋戀人》)等人的唯美主義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

以埃立克羅尚、科里科拉爾等人開創的電影新新浪潮

回歸過去雷諾阿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

不僅時代鮮明

而且沒有花哨的攝影技巧

靠的是以人性在現實中的真實體現打動觀眾。

1989年的《冷酷祭典》如一股清風吹入影壇

這部榮獲威尼斯、凱撒最佳女主角、多倫多影評人大獎的影片

​​描述的是兩位個性很強的女性

由於都曾有過被迫殺人的經歷而結識到成為好朋友

然而現實中並非如她們所意願地發展

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裡迸發出所有激情。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01 的頭像
    toye444001

    2010世界盃足球賽

    toye444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