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

什麼是英國廚房水槽電影

英國自由電影又名憤怒青年電影或廚房水槽電影

那為什麼要叫做廚房水槽電影呢?
A.流光赤土

熾影波蘭------波蘭電影二三事  總是在那些缺乏和解的年代

電影

是苦難人們唯一的心靈慰藉;那是個熾熱的年代

偉大的電影心靈持續不懈地創作作品

無畏於時局迫害、作品遭禁、社會的誹謗與誤解

於是西班牙大導布紐爾流離於法國與墨西哥之間

依舊持續著對教會與中產階級的攻擊;安哲羅普洛斯面臨被拒發簽證、開除教籍

仍然以古典史詩悲劇藉古諷今地探討希臘近代史和政治對人性的迫害;捷克新浪潮女將齊蒂洛娃被迫終止創作多年卻越禁越勇

尖銳的作品始終直指性別與政治議題的核心;那是他/她們對於電影、對於祖國、對於人性無可替代的一種熱愛。

在包夾於德俄兩國強權之間、長期戰火淬煉的波蘭亦復如此

電影舉步維艱地穿透過處處為難、重重的電檢制度

用電檢人員看不見的符碼與觀眾對話

對社會與政治制度的不公不義進行強烈批判

深深的觸動了苦難世局中

人們的底層心事。

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用影像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

電影本身又成就了極高的藝術價值。

  1930年

波蘭導演Wanda Jakubowska和Aleksander Ford等人成立「藝術電影協會」

倡導電影的藝術價值及文以載道的責任

它的訴求涵括了後來的法國新浪潮、和英國自由電影(又名憤怒青年電影或廚房水槽電影)的課題。

二次大戰結束後共黨執掌波蘭

於1955年電影業開始實施分權制

八家國營的自治劇情片製片廠(Zesp�l)相繼成立

各製片廠享有自主運作的權利

使志同道合的創作者得以共聚一堂

攜手經營自己的片廠特色

豐富了這時的電影風貌。

在60、70年代的波蘭

電影對人們而言扮演著非常特殊的角色

電影創作者在影像中埋藏了許多訊息

卻往往能精巧地避過電檢人員的剪刀與觀眾互通聲息。

而以另一方面來說

當時在電影國營化的前提下

電影人反而不需曲意奉承製作人或觀眾

而能在沒有市場壓力的情況下創作電影。

  曾經跟隨Aleksander Ford拍片的華依達(Andrzej Wajda

1928-)是以電影進行批判與革命的最佳典範

他在戰時加入反納粹地下組織

後來並積極參與團結工聯的活動。

以電視作品《巴黎華沙》風靡本屆���北電影節的贊努西與華依達分別代表了波蘭電影的兩個重要精神:華依達對歷史政治議題的敏銳揭露

與贊努西在70年代領導了以拍攝道德焦慮電影(Cinema of Moral Anxiety

一說「為波蘭人民的道德處境感到焦慮」

華依達亦曾參與) 聞名的托爾(TOR)集團/製片廠的興起。

從60年代末期開始

儘管政府不斷執行審查工作

新文化及思潮卻喚醒了一般民眾

持續的政治動蕩與通貨膨脹使人民轉而追求非物質的慰藉

以《十誡》《雙面薇若妮卡》和三色系列紅遍全球的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1941-1996)便在此時開始以風格獨特的紀錄片聞名

紀錄片在60、70年代波蘭的地位和劇情片一樣重要

許多觀眾專程進戲院看紀錄片;它描述了共黨否認的生活狀況。

奇士勞斯基早年拍攝的這些紀錄片被認為是道德焦慮電影的前身

然而

身為TOR的二當家

奇士勞斯基卻對早已對政治疲憊。

如同柏格曼拍了一部《羞恥》以明其志

在祖國備受爭議的奇士勞斯基辯稱他的電影講的是人

而非政治(但在近代波蘭詭譎多變的政局下

人類難以無關政治)。

1981年

莫斯科勢力在波蘭軍事鎮壓團結工聯並實施戒嚴

電影業一度瓦解

奇士勞斯基且成為當局挑撥的對象

自認是悲觀論者的他對政治絕望

直到終於遠離政治的十集電視影集《十誡》

才開始接近為人熟知探討個人內心情感的奇士勞斯基風格有兩個網址有關說明因文章很多所以給你網址可供參考:英國自由電影又名憤怒青年電影或廚房水槽電影

那為什麼要叫做廚房水槽電影呢? 網址:http://gpaper.gigigaga.com/paper.php?mode=vie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01 的頭像
    toye444001

    2010世界盃足球賽

    toye444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