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預知死亡記事”是在演什麼?
電影”預知死亡記事”是在演什麼?
文學與電影的交會——談改編馬奎斯的小說電影《預知死亡記事》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賈西亞‧馬奎斯(Garbriel Garcia Marquez
1928~)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小說作家
尤其是長篇小說《百年孤寂》
被奉為拉丁美洲魔幻寫實文學的代表
獨特的寫作手法也為台灣許多小說家所仿效。
這部電影
就是自馬奎斯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獎前一年的作品改編而來的。
生長記憶及土地情感
一直是馬奎斯小說中特質之一
尤其是小時候跟外公外婆一起住在一間陰森森的大房中
及其所居住的小鎮孤寂、炎熱、衰頹的感覺
常常出現在馬奎斯作品之中。
馬奎斯從小就喜歡寫東西
大學研習法律時就發表了第一批短篇小說
後來大學因內戰而被迫關閉
馬奎斯就開始當起新聞記者
空閒時間就寫寫短篇小說
這樣的狀態
一直延續著很久的時間
直到獲得了諾貝爾獎。
電影故事描寫著阿拉伯血統的富貴公子哥
在全鎮注視下被殺死於自家門口的命案調查記錄。
故事相當簡單
內容卻暗指著人性道德的模糊區域。
暗潮洶湧的事件
似荒謬似真地逐漸發生
當悲劇性達到一個至高點後
死亡就在全鎮居民眾目睽睽之前發生了。
一件事先就已張揚的命案
縱使全鎮居民人人皆知
卻依舊無法挽回事件的悲劇。
法國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曾經在自己的筆記裡宣稱:「作家早就一直想在白紙上創造電影——安插所有的元素並讓思想為之喧嘩。
」因此
二十世紀的文學創作中有許多作品受到了電影經驗的影響甚深;當然
從反面看
許多的小說因被改編成電影而聲名大噪。
因此
電影與文學的距離竟是如此相互交疊
但經過改編後的小說電影
根據其與原著作品的關係
卻也引起了兩派不同對文學改編成電影的看法
尤其以這部電影為最。
這部電影在上演後
得到了許多小說讀者的惡評
更甚者
直指導演編劇的無能
與原著小說間迷人文字的對比差異頗大
因此造成了不少觀影者強烈的批評。
有人說:小說中的各種民俗文學的力量、宿命以及人性呼喊的爭戰
變成了導演賣弄而一再重複的視覺象徵
許多場景缺乏著戲劇的張力
馬奎斯費心地在小說中交代出道德立場曖昧不分的全鎮空間
落入了導演手中卻成了道貌岸然的道德劇
讓小說所營造的神秘氛圍破壞殆盡。
但馬奎斯卻另有話說
他於1989年10月
接受訪問就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提到:我認為片子也相當不錯
只不過觀眾似乎對電影版本欠缺公允
無論人們所看到的電影是由他們喜愛的或是討厭的書改拍而成的
他們總是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我不喜歡這部電影
因為跟書上說的不一樣;與原著有出入;完全與原小說無關……」而我想
當影片與原著關聯愈少的時候
它就更接近電影本身了——不同的創作媒體最好有所區隔。
或許
這就是存留在文學作品與電影改編之中
難以言喻的不可承受之重吧!
電影:《預知死亡記事》(Chronicle of Death Foretold)(1987)導演:法蘭西斯可‧羅西(Francisco Rosi)主演:奧奈拉‧慕提(Ornella Muti)等人http://garcia.uline.net/movies/31.htm
參考資料
網路
{*絕版 影城*}超多經典 *絕版DVD* ~幾乎都有您要找的 *絕版DVD* ~可以在 *問與答* 留言詢問~*絕版 影城* 電影DVD~通通都是 *全新正版* ~* 推 * 推 * 推 * 推 * 推 * 啦 ~ˇ~{* 絕版影城 * 全新網址 *}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2573333
馬奎斯 百年孤寂,馬奎斯的三場葬禮,馬奎斯世界名人錄,賈西亞 馬奎斯,馬奎斯 生平,馬奎斯的一生,馬奎斯 異鄉客,馬奎斯 流光似水,馬奎斯作品,馬奎斯名言馬奎斯,電影,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Garcia Marquez,預知死亡,小說,拉丁美洲,魔幻寫實,死亡,Godard
明星|二輪片|得獎名單|頒獎典禮|歌曲|獎項|影片|典禮|音樂|上映|入圍名單|入圍者|
電影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10061601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